
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(huì )成立舊址(青年路東坂后基督教堂)位于漳州市薌城區新華西路216號東坂后基督教禮拜堂。現在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。這一舊址原是中華基督教堂,清同治十年(1871年)底,漳州堂會(huì )從石碼母會(huì )分出,在這里正式成立東坂后堂會(huì ),并建小禮拜堂于此。三年后,漳州基督堂會(huì )日漸發(fā)達,會(huì )友增多,舊堂無(wú)法容納,于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在今址興建了可容納500多人的大禮拜堂。1923年美國基督教會(huì )出資重建,建成現存的建筑。整座建筑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,坐北向南,鋼筋混凝土結構,水泥瓦屋面,有地下室,居中修仿哥特式鐘樓,樓成四方體,方錐形樓頂,錐尖豎十字,四角為方形朝天柱,柱頭是小方錐。整座建筑物現在至今保持完好。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。
1932年4月24日,經(jīng)過(guò)緊張有序的籌備,中共漳州縣委推選了100多名代表,出席紅軍在這里舉行的工農兵代表大會(huì )。紅軍東路軍政治部主任羅榮恒,漳州地方黨組織和游擊隊領(lǐng)導人鄧子恢、王占春等出席會(huì )議。會(huì )議討論了紅軍進(jìn)漳后的形勢,號召一切勞苦自動(dòng)阻止起來(lái)、武裝起來(lái),用革命的鐵拳,打破舊世界。會(huì )上,鄧子恢和羅榮恒分別做了振奮人心的講話(huà),鼓勵廣大勞苦工農大眾團結在共產(chǎn)黨的周?chē)陂}南工農革命委員會(huì )的領(lǐng)導下,積極配合紅軍開(kāi)展工作,向敵人作堅決的斗爭,解放一切勞苦群眾。大會(huì )最后成立了閩南工農革命委員會(huì ),推舉王占春任主席。
信息來(lái)源:漳州市委黨史研究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