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AAA級旅游景區
赭山風(fēng)景區位于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內,古人稱(chēng)贊赭山是江城的“雄山”歷來(lái)享有“玉峰”、“百尺浮圖”之美譽(yù),被視為蕪湖的象征。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赭山擁有“四時(shí)不謝之花,終年常青之樹(shù)。”,自古以來(lái),就以它獨特的風(fēng)姿吸引游人,歷代諸多文人名士都登臨赭山,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(shī)文。
赭山不高,卻是俯視江城蕪湖的最佳境地。相傳,干將在鄰近鑄劍,爐火將此山熏映成赭色而得名,宋代著(zhù)名書(shū)法家黃庭堅也曾在此處居住,景區現為國家4A景區。
赭山公園規劃用地中有10畝地塊用于水面擴建,并打通與原有水面的連接,形成20多畝地的水體景觀(guān)帶。同時(shí),將小赭山西面高10米、長(cháng)70米左右的擋土墻改建成一條人工瀑布。
赭山南面山腰蕪湖廣濟寺
廣 濟 寺
廣濟寺位于赭山南面山腰,為歷史上蕪湖四大名寺之冠,創(chuàng )建于唐朝乾寧年間(894-897年),初名“永清寺”。宋大中祥符年間(1008-1016年),改名為“廣濟寺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山分一股到江皋,寺占山腰壓翠鰲。
四壁白云僧不掃,一竿紅日塔爭高。
龕燈未滅林?zhù)f起,花雨初收野鹿嗥。
千古玩鞭亭下道,相傳曾掛赭黃袍。
元代文人歐陽(yáng)元在他的這首《赭山》詩(shī)中,對蕪湖廣濟寺的位置、環(huán)境和傳說(shuō)作了生動(dòng)細致的描繪。
唐朝時(shí),新羅國王子金喬覺(jué)渡海來(lái)到中國,先在蕪湖廣濟寺修持,以后才去九華山開(kāi)辟道場(chǎng),故蕪湖廣濟寺又稱(chēng)“小九華”、“九華行宮”。金喬覺(jué)圓寂后,佛教徒尊其為“地藏王”或“地藏菩薩”。自唐至今,每年農歷七月三十舉行“地藏廟會(huì )”,信徒如林,游人如織,香火鼎盛。
該寺前山門(mén)、藥師殿、大佛殿和地藏殿四座主殿,依山勢而建,自下而上,殿殿相接,層層高出,十分雄偉。一直以來(lái),香客從東路朝九華的,大都先于廣濟寺進(jìn)香,后往九華山。廣濟寺周?chē)?a href='/maolin/' target=_blank>茂林修竹,芳草萋萋,每當雨后,嵐光飄渺,景致分外綺麗。其中"赭塔晴嵐"系"蕪湖古八景"之首,久負盛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