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天山原名神居山,位于高郵縣天山鄉境內,高49.55米,南距揚州45公里。全山玄武巖構成,是一處典型的火山溶巖地區,占地約70公頃。
山上原有三座高大的封土堆,從1979年5月至1983年8月,由南京博物院進(jìn)行發(fā)掘,兩次歷時(shí)2年,發(fā)掘了一號、二號兩墓。
兩墓皆屬大型巖坑豎穴、有斜坡墓道的“題湊”式木槨墓。一號墓早年被盜,二號墓遭焚燒,兩墓結構基本保存完好。一號墓大部分構件都有標明名稱(chēng)與方位的漆書(shū)或鑿刻的文字,為研究漢代這類(lèi)墓室結構,提供重要的資料,同時(shí)也便于拆裝。
出土隨葬品中的漆器,木雕(已炭化)制作得非常精美,特別是漆榻,和成套的浴具(盆、座、勺、燈等)為漢--古發(fā)現中所少見(jiàn)。
一、二號墓同屬“黃腸題湊”木槨墓制。據文獻記載:“梓官,便房,黃腸題湊”為“天子之制也”。這種葬制見(jiàn)于史籍記載不多,發(fā)掘的實(shí)例也少。在木槨構件的用材上,鑿刻有“廣陵船官材板廣二尺”、“醫工”等文字,船官、醫工可能為王國屬官機構。二號墓出土有“廣陵私府”封泥,據《漢書(shū)·百官公卿表》記載:“詹事、秦官,掌皇后、太子家……,又中長(cháng)秋、私府、永巷”,師古注曰:“自此以上,皆皇后之官。”證明了二號墓墓主人應為廣陵國諸侯王的夫人。
一、二號墓東西并列,男西女東,正符合古時(shí)“尊右”的禮制。二墓皆有“金鏤玉衣”葬服殘片,一號墓墓主人的身份應為諸侯王,可能是廣陵國第一代厲王劉胥的墓,這兩座墓是同塋異穴夫婦合葬墓,也是一處諸侯王及其家屬的葬地。附近還出土有一些小型的陪葬墓,其時(shí)代為西漢中期。
現建為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對外開(kāi)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