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尚志縣抗日烈士紀念館位于黑龍江省尚志市城區花園街2號尚志烈士陵園南側,與珠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相對,1986年10月15日縣人大常委會(huì )議決定建立,建筑面積824平方米。共設3個(gè)展廳,中間為綜合館,東側、西側展廳分別為趙尚志烈士紀念館和趙一曼烈士紀念館。綜合館陳列面積192平方米,展出介紹了珠河地區人民群眾進(jìn)行抗日斗爭歷史、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第三軍組建沿革和戰績(jì)及16位抗日英烈的事跡和革命文物。
趙尚志烈士紀念碑,位于趙尚志烈士紀念館的東側。碑高12米,碑身為方柱形,正面在黑色大理石上刻寫(xiě)著(zhù)“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烈士永垂不朽”。
趙一曼烈士紀念碑,位于趙一曼烈士紀念館的西側前方。碑高12米。碑身四面鐫刻著(zhù)題詞,西面為-于1961年8月9日的題詞“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”,南面為宋慶齡于1963年10月的題詞“趙一曼烈士為抗日堅貞不屈”,北面為陳雷于1985年題詞“巾幗英雄”,東面為0尚志縣委員會(huì )、尚志縣人民政府、尚志縣人大常委會(huì )、政協(xié)尚志縣委員會(huì )于1985年9月3日題詞“抗日英雄趙一曼烈士殉國紀念碑”。
“紅槍白馬女政委”趙一曼(1905年10月25日至1936年8月2日),原名李坤泰,乳名淑端,學(xué)名李淑寧,又名李一超,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,1926年進(jìn)入宜賓市女子中學(xué)(現宜賓市二中)讀書(shū),同年加入中國0,是著(zhù)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。五四運動(dòng)期間,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。1924年大姐夫鄭佑之(中國0首屆四川省委委員,革命先烈,人稱(chēng)川南農王)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(huì )主義青年團。1926年夏,她加入0,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-黨部代理婦女部長(cháng)。
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(xué)習;7月,武漢政府-,她轉移到上海,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(xué)學(xué)習,翌年與同學(xué)陳大榜(陳達邦)結婚。1928年冬,她因疾病和身孕,奉調回國,先后到宜昌、上海、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。1932年春,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,更名為趙一曼,先后在奉天(沈陽(yáng))、哈爾濱領(lǐng)導工人斗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