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儉地山城

時(shí)代:漢至唐
高儉地山城,山城建設于形勢險要的高儉地,城墻多用加工成楔形的塊石,以層層壓縫的砌法疊筑,外表規整,是高句麗山城的典型。高儉地山城是桓仁地區保存最好的一座高句麗時(shí)期的城址。山城位于木盂子鎮高儉地村,東南距木盂子鎮7公里,南距高儉地村2.2公里,西側山下即為二道溝,東部群山連綿。本溪至桓仁公路,在山城南約3.3公里處通過(guò)。上山入城的道路主要有兩條,都在城南處。山城平面呈橢圓形,東西寬,南北窄,城內地勢北高南低,城墻大多沿著(zhù)山脊行走,人工筑墻較長(cháng),僅在局部段落利用了險峻的峭巖。山城全長(cháng)1466米。
2013年5月,被國務(wù)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。
保護范圍:城內及城墻、山巖墻外墻基外50米以?xún)取?/p>
建設控制地帶:保護范圍外100米以?xún)葹槎?lèi)建設控制地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