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龍潭山城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城東8公里的龍潭山上。龍潭上,山勢挺拔雄偉,遠望猶如巨大的屏障橫亙在市區東方。山形似一仰盆,山城城垣就雄踞在山的脊梁之上。山城建于東晉十六國時(shí)期。
山城平面呈不規則多邊形,城墻周長(cháng)2396米,大部分為黃土雜碎石疊筑,凹伏處為黃土夯實(shí),厚6~12厘米,高約10米。城郭呈不規則多邊形。城內低平,適宜屯兵;城外山崖陡峭,易守難攻。設西、南、北三門(mén)。在城垣四面凸起處各有一平臺,其中以南平臺為最高,俗稱(chēng)“南天門(mén)”,高出附近地面約100米。臺上曾發(fā)現紅色繩紋瓦,推測當年其上有角樓之類(lèi)的建筑。
山城內的主要建筑,即俗稱(chēng)的“水牢”和“旱牢”。“水牢”又名“龍潭”,實(shí)為蓄水池,位于山城西北隅的最低處,龍潭山因此而得名。池呈圓角“凸”字形,東西長(cháng)52.8米,南北寬25.75米,深11.5米。在北壁東端池沿下一米處,有一石砌泄水洞通向墻外。“旱牢”位于山城西南隅近山梁處,距“水牢”420米,平面呈圓形,周壁直立如削,直徑10.6米,深2~3米,從不積水。從其地勢和深度判斷,應是貯存軍事物資的地窖或地倉。
山城內曾出土金代泥質(zhì)輪制黑灰色陶罐3件、陶壺l件、六耳鐵鍋1件、雙耳鐵釜l件。
龍潭山山城(包括蓄水池和地窖)是高句麗王國勢力最強盛時(shí)期建造的典型的軍事城寨,不僅是研究高句麗王國城池建筑的重要遺址,而且是研究高句麗王國北部疆域的實(shí)物資料。2006年5月,龍潭山城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