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海南猴獼嶺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海南省東方市境內,與昌江、樂(lè )東交界。保護區北部有海南霸王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東南部有海南佳西省級自然保護區,南部有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,西北部是海南大廣壩水庫。土地總面積:12215.33公頃,核心區:5033.94公頃,緩沖區:2873.044公頃,實(shí)驗區:4308.35公頃。保護區于2004年7月23日由海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,保護級別為省級,是一個(gè)屬森林生態(tài)系統類(lèi)型為主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。
猴獼嶺自然保護區內出露的巖性98%為沉積巖地層有志留系至二疊系,受到上述巖性以及氣候、海拔和地理位置等綜合條件的影響,土壤類(lèi)型有磚紅壤、赤紅壤和山地黃壤三種。
猴獼嶺由于獨特的地理、氣候、水文條件,孕育了十分豐富的熱帶生物資源,現保存比較完整的熱帶雨林類(lèi)型,是熱帶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(tài)系統,具有典型的熱帶雨林特征。本區共有維管束植物180科、722屬、1389種(含變種亞種及變型),其中蕨類(lèi)植物24科、44屬、84種,野生種子植物156科、678屬、1305種(含變種亞種及變型),有《國家重點(diǎn)保護植物名錄(第一批)》的保護植物Ⅰ級1種,Ⅱ級14種,另有《中國珍稀瀕危植物紅皮書(shū)》植物19種。青梅在猴獼嶺分布非常集中,是其熱帶常綠季雨林的建群種,特別是在玉龍山至江邊大嶺、耳吉嶺一帶,保存著(zhù)大片單優(yōu)青梅群落,主要為中幼年林,最高達25米,胸徑30cm,這在海南十分的罕見(jiàn)。陸棲脊椎動(dòng)物有30目75科260種。其中兩棲綱1目4科13種,爬行綱3目8科34種,鳥(niǎo)綱17目43科170種,哺乳綱9目20科43種,有國家I級保護物種海南坡鹿、圓鼻巨蜥、海南山鷓鴣、孔雀雉、蟒蛇等5種,特別是自2003年7月在該區野外放養坡鹿294頭起,至今已發(fā)展到400多頭的喜人佳績(jì)。有獼猴、穿山甲、黑熊、海南水鹿等國家II級重點(diǎn)保護物種39種。有39種列入CITES公約(附錄I 1種、附錄II 29種、附錄III 9種);49種列入中國瀕危動(dòng)物紅皮書(shū)。動(dòng)物中有海南島特有種7種、特有亞種59種,分別占海南島特有種和特有亞種的30.4%和63.4%。魚(yú)類(lèi)3目8科17屬18種。昆蟲(chóng)有15目90科285屬362種。海南猴獼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于保護生物多樣性,在涵養水源、保持水土、調節氣候、維持生態(tài)系統良性循環(huán)等方面具有重要價(jià)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