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鄂州市文物保護單位。位于鄂州市區古樓街與十字街交匯處。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,由縣尉鄒應博捐修,因井口置有四眼鐵盤(pán),故俗稱(chēng)“四眼井”。水井建成之日曾留下吉祥的祝辭:“后當有登高位、掇巍科、亭上壽者。”故后人又稱(chēng)之為“壽井”。元代至正年間,監邑達嚕噶齊鐵山(亦為觀(guān)音閣的主持修建者)、知縣王文賁又在井上建“壽井亭”。清末民初,因戰火,亭廢。該井曾為古鄂城“十景”之一。但自從用上自來(lái)水后,四眼井漸漸停用,并被垃圾雜物填埋。現在的“四眼井”是2004年鄂州市人民政府組織淘洗修復的。其“一井四眼”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(dòng)人民卓越的創(chuàng )造力。
為搶救恢復古壽井,保護文化遺產(chǎn),2003年12月,市人民政府撥出專(zhuān)款,對該井進(jìn)行搶救修復保護。該工程由市文體局、城管局組織協(xié)調,市博物館、市政設施管理處負責實(shí)施,于2004年4月完成了淘洗古井、安置四眼鐵盤(pán)和豎立保護標志碑等工作。現在,古壽井又成為鄂州市的一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