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勝公寨位于景區東北處,原名勝公山,海拔207.1米,地勢險要,常為兵家所爭,后更名為勝公寨。山北有躍進(jìn)湖,山南有五溪湖環(huán)繞。山上竹林茂密。濃蔭掩映,風(fēng)光綺麗。登山眺望,眼前展現出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(huà)。近處可看到碧綠的湖水和湖中青螺似的小島,遠處可隱約看到常德古城,常會(huì )使人想起海市蜃樓之說(shuō)。勝公寨山頂有兩塊平地,清代以來(lái),曾三次在此建寺。清道光年間建寺后,清兵恐為太平所得,將寺毀滅。同治六年(1867年),當地鄉民又集資建寺,寺前有戲臺。民國七年(1918年),寺為匪據,北兵馮玉祥率部剿匪時(shí)又將寺焚毀。此后,第三次建寺,因管理不善,年久失修而于抗日時(shí)期自行倒塌。現在山頂寺和戲臺原址尚有遺跡可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