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AA級旅游景區
真寂之寺石窟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查干哈達鄉,原稱(chēng)“后召廟石窟寺”,始鑿于遼。1974年修繕石窟前-廟屋頂時(shí),在中窟門(mén)楣上發(fā)現陰刻“真寂之寺”四字,知遼代稱(chēng)為真寂寺。
石窟開(kāi)鑿在一座俗稱(chēng)“桃石山”的峭壁上,有南、中、北3個(gè)洞窟,坐西朝東,窟前是清代-教寺院善福寺,善福寺大殿南北長(cháng)23米,寬6米,直接依附石窟而建。
中窟規模較大,窟門(mén)內側雕金剛力士像,窟內有主尊為釋迦涅架像,兩側立有舉哀菩薩及弟子17尊。
南窟窟門(mén)兩側各雕金剛力士像,窟內坐佛1尊,佛像前左右側分別為普賢菩薩騎象和文殊菩薩騎獅像。
北窟分內、外二室。窟內浮雕坐佛、弟子、菩薩、供養人及天王像。桃石山南側山谷巖壁有金剛力士浮雕。南側和西側山谷還有遼代弘福寺遺址和契丹早期祭山、祭天遺址。
真寂之寺石窟是一處保護較好、造像較為完整的遼代中型佛教石窟寺,是研究契丹民族佛教造像藝術(shù)的重要資料。2006年5月,真寂之寺石窟作為遼代石窟,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(diǎn)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