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什嶺

海南甘什嶺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85年,經(jīng)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(粵辦函〔1985〕533號)文批準設立,以海南島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物種無(wú)翼坡壘及其生境為主要保護對象,是我國最南端的低地熱帶雨林森林生態(tài)系統自然保護區。地處海南省三亞市境內,緊鄰保亭縣,海榆中線(xiàn)(G224國道)公路旁,距三亞市區僅30km。地理坐標為東經(jīng)109°37′43.34″~109°41′37.03″,北緯18°21′18.98″~18°23′59.37″。保護區四至范圍:北鄰保亭縣界,南抵三亞海棠區北山嶺北坡,東起海棠區萬(wàn)樹(shù)山,西連三濃水庫壩和海榆中線(xiàn)。
保護區總面積為1715.46hm2,其中:實(shí)驗區631.67hm2、緩沖區401.46hm2、核心區682.32hm2。
保護區內擁有豐富的野生動(dòng)植物資源,據2008年~2010年科學(xué)調查統計,區內共有維管植物181科744屬1435種,其中野生維管植物177科718屬1334種(包括變種)(哈欽松系統)。記錄的陸棲脊椎動(dòng)物有22目56科154種。植物區系組成上主要以熱帶成分占絕對優(yōu)勢,且種類(lèi)豐富,除分布有無(wú)翼坡壘、青梅等珍稀物種外,還有一些物種在海南僅分布于甘什嶺區域,如近期發(fā)現的新種欖綠巴豆、海南黃山茶和崖州留萼木、單葉擬豆蔻(中國新記錄)、香果蘭(海南新記錄)和海南安息香等,表現為較強的典型性和珍稀性,是海南植物區系的一個(gè)縮影,對于研究中國南部和西南部的熱帶雨林區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