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文昌宮——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。中共川陜省蒼溪縣委遺址,位于蒼溪縣城東北90公里的文昌場(chǎng)文昌宮,是一幢穿木結構四合院平房,前后殿各5間,左右廂房各5間平行相對,1933年6月,紅四方面軍解放文昌地區,中共川陜省委正式批準成立中共蒼溪縣委,7月,川陜省蒼溪縣蘇維埃政府從運山壩遷此處。縣委先后轄文昌、石馬、岳東、新觀(guān)、三川、白廟、老觀(guān)、龍山、東溪、永寧、元壩、玉六12個(gè)區委,95個(gè)支部,有黨員1000多名,中共蒼溪縣委一方面執行頻繁的戰斗任務(wù),一方面組織全縣人民開(kāi)展以土地革命為中心的各項工作。9月8日,蒼溪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(huì )在文昌場(chǎng)召開(kāi),建立了蘇維埃政府,徐向前總指揮在此辦公。同年秋,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進(jìn)入文昌場(chǎng)后住于此。前殿大門(mén)上刻有“斧頭劈開(kāi)新世界,鐮刀割斷舊乾坤”對聯(lián)。門(mén)外階梯直通于市。在文昌宮前殿的石壁上,鐫刻著(zhù)“打倒帝國主義,建立蘇維埃政權”、“擴大紅軍,平分土地”、“武裝工農”、“消滅劉湘,赤化全川”等革命標語(yǔ),八十年來(lái),一直激勵著(zhù)老區人民,發(fā)奮圖強,踴躍參軍和建設社會(huì )主義新農村的革命熱情。1983年4月8日,縣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現院落面貌依舊,保存完好。
保護范圍:以四合院內天井中心點(diǎn)為中心,東西寬18米、南北長(cháng)20米的范圍內。
建設控制地帶:保護范圍外延20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