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洞虛宮玉皇殿位于無(wú)錫市公園路十號,其古井在人民路和圖書(shū)館路交會(huì )處。洞虛宮原名青元宮,是無(wú)錫早期道教宮觀(guān),梁大同二年(536)始建于邑東鄉膠山,后荒廢;約在宋大中祥符三年(1010)遷建城中崇安寺左側,易名洞虛宮。宋時(shí)、元明間及萬(wàn)歷中,三度焚毀,三度重建,規模有所增益。清咸豐十年(1860)復遭兵毀,全宮毀廢。同治十三年(1874)重建三清、靈宮、火神、雷尊(即瞎于阿炳故居)、長(cháng)生和祖師六殿。光緒二年(1876)道士秦瑞芳募建玉皇殿,位置在今公園路16號。大殿坐北朝南,雄峙高聳;四角各建對稱(chēng)觀(guān)舍,前后兩舍間留出天井;合計建筑面積250平方米。建國后該殿曾辟作“少年之家”。1984年納入城中公園范圍,全面翻修;1995年再修殿南之古井,青石井欄的南沿,鐫“洞虛宮公井”字佯,仍在使用。
1986年7月,無(wú)錫市人民政府將玉皇殿及古井一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