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須黃花菜產(chǎn)于晉城市沁河流域的加豐鎮。其優(yōu)點(diǎn),一是顏色鮮黃,干凈整齊;二是角苞長(cháng)、肉厚,粗壯肥碩;三是脆嫩清口,久煮不爛。
黃花菜俗稱(chēng)金針,有五須、七須之分。潘河村的七須金針不同于一般的五須金針,它具有色澤金黃、須長(cháng)5寸、美味可口、肉嫩鮮明、營(yíng)養豐富的特點(diǎn)。這種黃花菜對土、肥、水有一定要求,在蒸、曬過(guò)程中也有特殊技術(shù)要求,一般用10公斤鮮菜才能蒸曬1公斤。此菜移植到其它地方不能長(cháng)為七須,也只有在潘河,大自然賜予了該村獨特的山泉水、黃沙石板和其他利于栽培七須金針的優(yōu)越條件。
據當地老人講,他們村栽培七須金針歷史久遠。相傳,唐朝武則天曾下詔封潘河的七須金針為“御菜”,當地官吏將此作為貢品每年夏季敬獻給皇帝食用。直到清末年,由于自然災害,才一度失傳。新中國建立后,當地農民重又栽培七須黃花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