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茶質(zhì)量技術(shù)要求
一、品種
祁門(mén)櫧葉群體種及以此為母本選育的“安徽1號”、“安徽3號”等無(wú)性系良種。
二、立地條件
海拔800m以下。土壤為紅壤、黃壤、黃棕壤,pH值4.5至5.5,有機質(zhì)≥1.0%。
三、栽培管理
1.苗木繁殖:采用扦插或實(shí)生繁殖。
2.栽植:無(wú)性系茶苗栽植9月至11月或2月至3月,每667㎡(畝)栽植4000株至5000株;有性繁殖11月至12月或2月至3月播種,每667㎡(畝)播種茶籽400kg至500kg。
3.栽培管理:
(1)修剪:生產(chǎn)茶園,每年春茶結束后輕修剪1次;3年至5年中修剪或深修剪1次,時(shí)間在夏茶結束后。
(2)中耕:春分和立秋前后各一次。
(3)施肥:新茶園每667㎡(畝)施用腐熟有機肥1500kg至2500kg,餅肥100kg至150kg,磷肥15kg至25kg。成年茶園每年每667㎡(畝)施專(zhuān)用肥100kg至150kg。
4.環(huán)境、安全要求:農藥、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(guān)規定,不得污染環(huán)境。
四、采摘
4月下旬至5月中旬采摘。采一芽二葉、一芽三葉或對夾葉。
五、加工工藝
1.加工:
(1)初制:攤青→殺青→揉捻→干燥。
(2)精制:篩分→風(fēng)選→揀剔→拼配→高火→露茶→蒸茶→裝簍→干燥→打圍。
2.初制加工要點(diǎn):
(1)攤青:攤開(kāi)厚度3cm至5cm,每隔30分鐘翻動(dòng)一次。
(2)殺青:溫度120℃至60℃,先高后低,時(shí)間15分鐘至20分鐘。
(3)揉捻:時(shí)間42分鐘至47分鐘。
(4)干燥:烘籠烘,毛火溫度90℃至100℃,足火溫度70℃至80℃;或烘干機烘,毛火溫度100℃至110℃,攤葉厚度1cm至2cm,下機攤涼50分鐘至70分鐘,再足火80℃至90℃烘干,上葉厚度3cm至4cm。
3.精制加工要點(diǎn):
(1)高火:烘籠烘,投料3kg/籠,溫度100℃至110℃,時(shí)間5分鐘至8分鐘,翻動(dòng)4次。
(2)露茶:夜置室外,攤葉厚度8 cm至10cm,次日晨收。
(3)蒸茶:攤放于墊棉布的竹簾上,厚度3cm至4cm,籠罩氣蒸。
(4)裝簍:蒸茶后裝入用箬葉作內襯的篾簍中,壓緊壓實(shí)。
(5)干燥:6簍或8簍扎成1條,置于烘架上,覆棉絮,木炭烘干。
(6)打圍:用內襯箬葉的篾包扎成大件,置于通風(fēng)、避光、陰涼、干燥處自然陳化。
安茶
安徽省祁門(mén)縣蘆溪鄉、溶口鄉、平里鎮、祁紅鄉、塔坊鄉、祁山鎮、金字牌鎮、大坦鄉、小路口鎮、渚口鄉、歷口鎮、古溪鄉、閃里鎮、新安鄉、箬坑鄉共15個(gè)鄉鎮現轄行政區域
祁門(mén)縣人民政府《關(guān)于界定安茶地理標志產(chǎn)品保護范圍的函》,祁政秘〔2013〕79號
安徽省地方標準:DB34/T1841-2013《安茶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