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漢餅
羅漢餅,高唐傳統名吃。屬糕點(diǎn)類(lèi),形似月餅,無(wú)餡。因其層層疊疊,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。清代為貢餅。特點(diǎn)是綿軟酥松,層次清晰,食之酥脆香甜,油而不膩。配料考究嚴格,工藝復雜精細,具有濃郁的傳統特色。制作所用主料為面粉、豬板油、香油或花生油、綿白糖,配料有香精、棗泥、山楂泥、玫瑰醬等。制作時(shí),先用面粉與植物油和成皮面,再用面粉、豬板油、白糖及配料和成酥面。然后,皮面包酥面,用面軸迭軋數層,卷起后按需分塊,再將每塊軋成圓形,直徑約7厘米,厚約1.5厘米,入爐烘烤待呈蛋黃色出爐即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