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民縣名目繁多的當地名吃中,歷史悠久,經(jīng)久不衰,最受當地群眾及外地游客歡迎的,應首推魏集驢肉。
相傳南宋建炎二年(1128年),樂(lè )安城(今惠民縣城)關(guān)帝廟大殿落成,百官聚集朝賀。盛筵之上,佳肴繁多。唯肴驢肉受人青睞,被推為百味之冠。清同治十二年(1873年),魏氏驢肉作為貢品被舉薦至京城,同治皇帝食之龍顏大悅,被欽點(diǎn)為御廚專(zhuān)用膳食。自此,魏氏驢肉進(jìn)入京城宮御膳房,魏氏驢肉的名聲在全國張揚開(kāi)去。
魏氏驢肉選用蒙古大草原的二歲毛驢,配以百年老湯,添加各種名貴中藥,精心煮制而成。制作的驢肉色澤醬紅,肉質(zhì)酥爛醇香,味道鮮美可口。先將洗凈的驢肉斷成大塊,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和一定比例的老湯(以往煮肉的湯汁),鍋內置一布袋,內裝芳香肴藥一劑。有白芷、八角、肉蔻、丁香等十幾味。藥方劑量適度,配搭講究,有的添香味,有的去腥膻。爾后,急火攻三小時(shí)許,開(kāi)始視肉肥瘦采取除油或添油的措施。肉肥則從湯中除油,肉瘦則添加老湯或油料,始終將肉與油的比例控制在一定限度內。這時(shí),湯中僅剩一層薄油罩住熱氣不易蒸騰,再將肉壓入湯內,改用文火燜蒸四五小時(shí)即可。
驢肉味甘、性涼、無(wú)毒。解心煩,止風(fēng)狂、補血益氣,治遠年勞損。中醫學(xué)認為驢渾身是寶,尤以驢肉、驢皮、驢鞭為最。驢肉的營(yíng)養極為豐富。每100克驢肉含蛋白質(zhì)18.6克,還含有碳水化合物、鈣、磷、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。中醫則認為驢肉的功效一是補氣養血,用于氣血不足者的補益;二是養心安神,用于心虛腎虧者補食。2011年,魏集全驢宴被山東省評為“到山東不可不品嘗的100種美食”之一。
信息來(lái)源:山東省情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