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西柳州融水一帶盛行打油茶,作為民間休閑小吃之一,主要流行于當地少數民族聚居地區,因其與油和茶有關(guān)故稱(chēng)之為油茶,并且因其味道爽口,深得當地人民的喜愛(ài)。有的地方一天要喝三餐油茶,早上起來(lái)先喝油茶再出工,中午收工回來(lái)先喝油茶再吃午飯,晚餐也先喝油茶再做飯。客人進(jìn)家不送開(kāi)水不備茶,而是煮油茶招待。
原料及制作方法
它的主要原料有:茶葉、蔭米、糍粑丁(用糯米錘打制作而成)、油果(主要是用面粉炸制而成)、花生、蔥花、鹽和糖。
其制作方法特別講究:在油茶鍋內放進(jìn)油,待油熱放入少許米炒黃,再加入大茶葉合炒后加水煮沸,片刻,濾去茶葉,舀進(jìn)小碗里再加上各種配料即可食用。可根據個(gè)人口味適當加入鹽或糖調味。泡油茶的配料因油茶的檔次不同而有多寡高下之分。一般油茶有炸米花,花生或黃豆。檔次較高的還有豬肝,豬小腸、湯圓,糍粑等。
苗族油茶甜香可口,喝后留下一股甘甜之味。茶水可解膩,助消化,亦有提神醒目的作用。喝油茶水(指不加湯圓、糍粑等食物的空茶水)一般不用筷子或只用一只筷子。油茶亦要吃上三小碗才算領(lǐng)了主人的情。瑤、侗民族也都有打油茶之俗,至今依然盛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