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、鮮、酸、辣、野是傣家菜的特點(diǎn),而令傣家菜別具風(fēng)味的最重要原因便在于香料獨特——據資料顯示,我國共有八百余種植物香料,僅在云南就有五百余種。傣族一直就有食酸筍的習俗,在亞熱帶地區漫山的竹林里,竹筍取之不盡,居住在這炎熱地區的傣族人,將豐富的竹筍做成酸筍調味品,一方面食酸能防暑解熱,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地保存。 制作時(shí)取凈羅漢筍(又叫甜筍)切絲,放入清水漂浸,之后撈進(jìn)大缸用力壓緊、封口,放置半個(gè)月待變“臭”變酸,就可以做調味品了。他們用酸筍煮雞、煮魚(yú)、煮田螺、煮菜、煮任何食物,滋味鮮、酸、辣、脆,妙不可言,傣族人隨便哪家都有百來(lái)斤酸筍,一天也離不開(kāi)。而第一次吃酸筍的人,大多數都難于接受它的怪味道,吃過(guò)幾次又會(huì )被它臭中帶香的奇異口感所折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