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稱(chēng)“黑梅”、“煮梅”。它的制作技藝是以苦梅作原料,浸在陶罐內放在火塘的“子母火”(谷殼燒微火)灰中,持續加溫1月—2月,待梅色黝黑時(shí)即停火食用。燉梅能擱置數年不變味。白族人常把它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
燉梅,白族人民用來(lái)作攔涼菜、煮酸辣魚(yú)的調味品,比醋精還要酸。燉梅不僅是調味品,還是一劑傳統中藥,白族諺語(yǔ)說(shuō):“吃杏遭病,吃梅接命”。內服用于治療慢性腹瀉、痢疾,還有解熱鎮咳作用。外用搗爛后涂敷創(chuàng )傷、瘡口,對清毒、生肌均有療效。又是夏季解暑飲料,加糖沖釋后味道香醇、解渴。是大理白族具有悠久歷史的地方獨特名產(chǎn)。( 大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