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丹地椒是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的特產(chǎn)。地椒,別名地椒椒、百里香、山椒。唇形科,多年生類(lèi)灌木狀草本植物。地椒被稱(chēng)為志丹三寶之一。
地椒高1尺,莖貼地而生,有很多分枝。下部莖木質(zhì),紅棕色,花枝直上,高約半尺。葉對生,長(cháng)橢圓形。花唇形。紅白色或紫紅。萼綠色,鐘形,小堅果橢圓形。《本草綱目》曰:“地椒出北地,即蔓椒之小者。貼地生葉,形小,味微辛。土人以煮羊肉食,香美。”地椒系優(yōu)良牧草,全市均有分布,唯志丹、吳起、安塞等縣較廣,為羊子重要飼草。羊食后肉質(zhì)鮮美,無(wú)膻味,所以志丹、安塞、吳起羊肉食用甚佳。其花盛開(kāi)之際,香飄山野,隔河可聞。主要成分為香荊芥酚、聚傘花素。全草可藥用。秋初采取,陰干。味辛性溫,有小毒。可解痙祛風(fēng),止咳化痰。民間偏方用地椒煮水,治肚痛,功效明顯。北部縣百姓多有食炒面習慣。 《陜西延綏鎮志》載:“(燕麥)榆人多種之,九月收其實(shí),細于小麥,不甚有稃,炒食佳。”在推炒面時(shí),放人地椒葉口味更好。其種子是煮食羊肉的上佳調味品。因此,地椒被稱(chēng)為志丹、吳起三寶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