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力肉是陜西省蒲城縣的一道名菜,蒲城縣人愛(ài)吃高力肉,酒席宴會(huì ),常常離不了這道菜。
高力肉的做法是:用精瘦肉,切塊,約胡桃大小,裹蛋清、淀粉,先過(guò)油,再蒸制。蒸時(shí)加精鹽、味精、蔥、姜、大料及醬油。高力肉呈醬紅色,酥而不爛,味略咸而香,老少咸宜。為什么蒲城人卻如此偏愛(ài)呢?
原來(lái)這高力肉,是因高力士這位唐玄宗李隆基的大總管而得名的。唐玄宗埋葬于蒲城縣城東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,叫做泰陵。高力士也埋葬于此,作為陪葬。據傳高力士酷愛(ài)吃這樣的肉菜,所以,這菜就叫做高力肉。大概又因為高力士埋在了蒲城縣,所以,高力肉就成了蒲城的名菜。
高力士生前得到唐玄宗的厚愛(ài)與重用,讀史者都知道,看過(guò)電視連續劇《唐玄宗》的人也知道。因安史之亂,唐玄宗不得已而讓位,郁郁寡歡而死。其時(shí)高力士尚在由四川獲得赦免返回長(cháng)安的途中,得悉這一對他而言極大不幸的消息后,悲傷至極,吐血而死。高力士對李隆基絕對忠實(shí),可以蓋棺定論。
1999年,在高力士墓出土志石一方,鐫銘文一千四百三十四字。開(kāi)頭幾句說(shuō):“事君之難,請言其狀:盡禮者,或以為諂;納忠者,時(shí)有不容。直必見(jiàn)非,謂之劘上。嚴又被憚,不得居中。古人所謂為臣不易者以此。至有排金門(mén),上玉堂,出入五紀,近天子之光,周旋無(wú)違,獻納必可;言大小而皆入,事曲折而合符;恭而不勞,親而不黷;諫而不忤,久而不厭;美暢于中,聲聞?dòng)谕猓_(kāi)元之后,見(jiàn)之于高公矣。”①這段話(huà),將事君之難,以及高力士周旋應對、左右逢源的本領(lǐng),描述得淋漓盡致,入木三分。
品名菜,閱古碑,讀史書(shū),既飽口腹之福,又得些許啟示,不亦樂(lè )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