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烤肉是由蒙族人傳過(guò)來(lái)的,北京人好吃烤肉的習慣,約有上千年,遠在明代,宮廷內每遇雪,則暖室、賞梅、吃烤肉。但在當代,吃烤肉已經(jīng)成為大眾休閑娛樂(lè )的一種方式,對烤肉的熱情四季不減。
精選細嫩牛、羊肉,用尖頭鋼刀切成薄如柳葉的片,加八十余種調料浸淹入味,在特制的炙子上翻烤,撒蔥絲、香菜至熟后,就著(zhù)瓜條、糖蒜、食之十分愜意。
北京人津津樂(lè )道于烤肉時(shí),必提及“南宛北季”。這里的“南宛”即是烤肉宛,在宣武門(mén)里。上百年間烤肉宛的烤牛肉“肉香溢室,鮮嫩賽豆腐”,備受中外賓客的青睞。
位于什剎海前海東沿的“北季”烤肉季選料考究,吃法獨特,別有一番風(fēng)味,喜食它的知名人士也有不少,如老舍、梅蘭芳、馬連良等,溥心畬先生也曾為季氏烤肉題寫(xiě)了“蓮池別墅”的匾額。
——北京燒羊肉的制作方法——
“燒羊肉”的制作,還適用于整只羊的其它部位,即:頭、脖子、蹄子、肚、肥腸、肝、肺、心、連貼等。但頭、蹄、“蝎子”不需要炸,如同時(shí)上席即為“燒全羊”。若用燒羊肉的湯放上幾塊燒羊肉和幾粒鮮花椒(將新鮮花椒放入密封壇中用芝麻油浸泡)來(lái)拌面條吃,按北京地區的飲食習慣,此菜一般于每年農歷二月上市,八九月下市。此菜肥嫩香爛、外焦里嫩,入口不膩,色澤金黃。最宜就燒餅和佐酒食。
主料輔料:羊肉5000克 香料25克 口蘑120克 黃稀醬700克 藥料20克 黑稀醬50克 冰糖2.5克 蔥姜25克 精鹽100克 芝麻油1000克。
制湯:將鐵鍋置于旺火上,放入清水7500 克,加入黃稀醬。黑稀醬和精鹽攪勻,燒到將開(kāi)時(shí),撇去浮沫和渣滓,熬20 分鐘,即成醬湯,用細布袋濾入盆中待用。
緊肉:把羊肉洗凈,用清水泡20 至40 分鐘,瀝凈水,切成33 厘米見(jiàn)方的塊。鍋中放入醬湯2500 克,加入蔥段、姜塊、冰糖和香料,用旺火燒開(kāi), 逐塊放入羊肉。煮15 分鐘,將肉翻過(guò)來(lái)再煮5 分鐘,待肉塊發(fā)硬時(shí)即可撈出。
煮肉:在緊肉的湯鍋內,先放碎骨頭墊底,再撒入一半藥料。將老肉放在下面,嫩肉放在上面一塊塊碼好。然后,撒上余下的一半藥料,用竹板蓋在肉上,板上再放一盆水將肉壓緊。用旺火燒開(kāi)后,將余下的醬湯分數次續入鍋內,煮30 分鐘,檢查湯味是否合適。湯味太淡,可酌量加鹽。然后, 繼續用旺火煮30 分鐘,隨即改用微火。
炸肉:將炒鍋置于旺火上,倒入芝麻油,燒到剛要冒煙時(shí),逐塊放入羊肉,兩面都要燒透,隨炸隨吃。
制做關(guān)鍵:
1.羊肉用內蒙古的北口閹羊,選腰窩方子、排叉和脖子。
2.緊肉時(shí)皮朝下不易糊,每放一塊都要等湯燒開(kāi)才不腥。不能火候不足。
3.初炸肉時(shí),四周起白泡,約炸10 分鐘到肉面全部起白泡時(shí)即為炸透。